分享或嵌入這個環景

環景大小:
設定崁入的第一個畫面為環景
設定目前環景位置為起始點
顯示環景名稱及地址

大武崙砲台

基隆市安樂區

大武崙砲台是日本殖民時期陸軍部在基隆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,日本領台之後,基於海疆築城的戰略布局而有計畫地將基隆要塞化,前後共構築了10座西式現代化砲台。砲台工程由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負責,日明治33年(1900年)3月,外木山砲台首先動工興築,大武崙砲台接著於同年(1900年)8月動工,至明治35年(1902年)1月完工,成為基隆要塞建設時期最早完工的砲台。 大武崙砲台位居大武崙山內,地處隱密,標高231公尺,居高臨下,有助於監控大武崙澳附近海域之情形。砲台區內配有四門口徑九公分之加農砲以及四門速射砲,當時日軍駐守兵力約有200名。大武崙砲台設置之目的是為了避免敵軍自基隆西側陸路(今金山、萬里方向)進襲基隆港,具有箝制敵軍的作用。日昭和13年(1938年)3月,大武崙砲台正式除籍。二戰之後,砲台為國軍接收,隸屬於基隆要塞管轄,至民國46年(1957年)初,砲台的軍事功能始告一段落。民國74年(1985年)指定為第二級古蹟,民國98年(2009年)重新公告為「國定古蹟」。目前現存遺構包括砲台入口處之監守衛舍遺址、廠舍遺址、掩蔽部之砲具庫房、長方形兵舍、砲座、觀測指揮所、軍用廁所、貯水所與塹壕等。 修復歷程方面,基隆市政府委託周宗賢教授及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調查研究,民國78年(1989年)6月完成《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修復計畫》;同年8月,委託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進行第一次修護工作,至民國79年(1990年)6月完工,9月完成《基隆大武崙砲台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》,入口處左側之公共廁所及簡易停車場亦於此時增建;民國91年(2002年),基隆市政府委託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完成《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調查研究暨考古試掘計畫》;民國96年(2007年),基隆市文化局委託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完成《古蹟涵蓋範圍之調查研究及測量計畫成果報告書—大武崙砲台》。